本报讯(通讯员 谭昌国 康德斌 罗崇欢) 临近春节,巧家县坐落于金沙江边的8个移民安置区也进入“过年模式”。在蒙姑镇文笔社区,街道边的灯杆上挂起了火红的灯笼和中国结,移民群众装香肠、腌制腊肉、晒血豆腐,忙碌着准备年货,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。
走进移民安置区胡朝辉家看到,其家人正在腌制五花肉、猪肘子,并把前两天腌制的五花肉和猪头肉挂到阳台上晾晒。
胡朝辉一家原来居住在蒙姑社区牛滚凼村民小组,孩子才两岁时,夫妻俩就将其留在家里让老人照顾,一起到浙江务工,每年只在春节回来与老人、孩子相聚几天,过完春节又急急忙忙赶回浙江。夫妻俩都非常想念老人、孩子。在外务工期间,胡朝辉从烧火、配菜一直做到掌勺厨师。为了照顾孩子上学和年迈的父母,夫妻二人在2017年回到家乡开了一家饭店,一年下来除去房屋租金还有几万元收入,基本够一家人的开支。
2021年11月29日,胡朝辉一家因建设白鹤滩电站搬迁安置到了文笔社区,他家购置了一套250平方米和一套50平方米的安置房。这里安置的移民较多,周围又有一些工地,胡朝辉发现了商机,他将大的一套住房留下3间做卧室,其他的房间和一楼全部装修成饭店用房,于2021年12月29日再次开起了饭店。
“马上过春节了,我准备了些年货,有腊肉,有香肠,有海鲜。搬迁到十里坪安置区这里,我的饭店有父母帮忙,媳妇负责买菜,我负责炒菜,现在老人、孩子也照管了,钱也挣到了,一年的纯收入还有10多万元。”胡朝辉高兴地说。
从蒙姑社区新街二社安置到文笔社区的范天洲一家,也腌了腊肉、猪肝、猪肚,准备了鸡蛋、虾、水果、瓜子等年货。范天洲今年52岁,妻子患有脑梗,平时一边照顾妻子,一边在社区附近做点零工。他儿子购买了一台装载机,承接货物装卸,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一排排安置房鳞次栉比,一条条柏油路四通八达,学校、卫生室、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。巧家县还通过招商引资建了服装厂,新型材料厂正在建设中,文笔社区的移民群众住上了“小别墅”,家门口就可自主创业或就业,移民群众正阔步迈向幸福新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