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如画
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沉重,思恋感怀居多,“七夕”节算是一个愉快浪漫的节日。
1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,看见南城门上升起了许多孔明灯。一盏接一盏飘向天空,如同电影中的梦幻场景一般。这是“七夕”节的景象,年轻的情侣们登上南城门共同放飞孔明灯以表爱意。按照传统的说法,是想把他们的姻缘带给天上的七仙女,好让仙女给他们见证,得到祝福。
孔明灯不停地升起,城楼上的少男少女,都沉浸在这个节日里,粘上仙气,自然是美妙无比。
孔明灯能飞多远,值得怀疑,小小的蜡烛肯定燃烧不了多久。飞行的方向也是个大概,微风才是它的“掌舵者”。持久性和目的地在孔明灯离开两个人的手的那一刻,与放飞的人就没任何关系了。混入天空中众多的灯中,再也辨不出哪盏是自己放的。这份心愿能否到达仙女的手中,同样玄乎。“七夕”节之时,那个仙女也正急奔到那条看起来很窄的银河边,踏上鹊桥等她的牛郎,人家也是一年才有这么一次机会,恐怕没有时间管凡间的事。
仙女有没有空处理凡间的事,凡人当然不知,更不会去追究。
在凡间,“七夕”节产生的情节,似梦幻般漂浮在万物闪着光芒的世界,这种致幻像魔法一样刺激着相恋的人去幻想未来的美好幸福。情侣们能否缘定终生,这个结果无法确定。趁着这个氛围、这股激情把这情缘发展下去,成就好事。如果还要担心仙女能否看到那盏孔明灯的事,幸福就要擦肩而过。
“七夕”是为他们准备的一个平台,一个机会,放飞孔明灯是个仪式,最终走到一起的时间有长有短。两个人的感情有个培养发展过程,坦诚与执着是个考验。但过多的被理性左右,恐错失佳人,后悔不已。考虑的太多,束缚就更多,激情也就被冲淡,到后来看到对方的美会渐渐减少,对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。激情燃烧的岁月毕竟是有时间限制的,拖不得。
人的理性让我们得以文明,理性却会带来感情的遗憾。“七夕”之后,悲欢离合。走到一起的是缘分,含恨离开的总有不得已的理由。
网络时代的今天,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,无论网络把人拉得再近,始终代替不了“面对面”的交流,更不会带来一起在城楼上放孔明灯看满天星星的感觉。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会不会记得这个节日,日历上的七月初七下一直标注着醒目“七夕”二字,催促那些少男少女不要宅在窝里,陷于网中,甘于做“网络仙人”,错过了一个个“七夕”,可就真的成了“剩男”“剩女”了。
南城门不开放也有好多年了,孔明灯在曲靖城的上空也无影无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