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近退伍老兵阮忠山,一种做事认真、说话干练、乐于助人的创业情怀呈现眼际。
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人生历程,阮忠山会选择“拼搏”。几年的军旅生涯,锻造了他能吃苦、敢拼搏、不服输的坚强性格,也成为他退役后毅然回到家乡鲁甸县,在贫瘠的土地上带领乡村贫困群众通过种植花椒实现共同脱贫致富,并闯出一片天地的力量源泉。
直面阮忠山,透过那黑红的脸庞,会读懂他创业不易的艰辛;透过那微笑的面容,将体会到他创业成功的喜悦;透过那坚毅的目光,能感受到一名老兵永不言败的斗志和对美好生活执着地追求。
依靠科技做强产业
1990年退伍后,阮忠山回到家乡——鲁甸县小寨镇大坪村从事种植业,对土地充满热情的阮忠山虽在传统的粮食种植业上“下过苦功”,但仍未达到自己的目标。
为改变现状,2007年,他在大坪村自己的几块田地和部分山地里种上了花椒,通过不断学习栽种技术并加强管理,几年后,他的花椒种植收获了“第一桶金”,效益是种粮食作物的几倍。
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,他在承包土地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,一边学习,一边研究花椒嫁接与换枝栽培技术;为优选品种,他经常到农科部门请教老师,克服种种困难,解决了许多难题,终于获得了栽植的成功,结出了丰硕的果实,年收入达到50余万元。
“在村里,我不仅是一名老兵,还是一名党员,自己致富后向村里其他贫困农户传授栽培技术,手把手教他们学习管理技术。这既是一名老兵的情怀,也是一名农村党员的责任。”阮忠山说。
阮忠山介绍,自己为了花椒栽种和管护技术,曾用5年的时间投资30余万元在自已的地里搞栽培试验,解决了育种、栽植、控株、剪枝、嫁接、整形、采摘、晾晒、防病治病诸多技术问题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他的栽培技术终获得成功,花椒亩产和花椒品质得到大幅提高,在实现效益增长的基础上,阮忠山曾于2013年被鲁甸县人民政府评为“优秀辅导员”。
阮忠山的种植园近年来成了花椒种植技术培训基地,先后有玉溪新平县、曲靖宣威市、普洱景谷县、鲁甸县花椒种植大户等新型职业农民及昭通市花椒产区椒农等2000余人,到他种植的花椒园进行参观与学习。
让人羡慕的是,由于他在鲁甸乃至昭通因为种植花椒面积大、种植花椒管理好、种植花椒效益高、带动农户多等,当地椒农送给他“土专家”“花椒王”的称号。
带动农户共同致富
“农村生活是我一辈子的财富,对于相邻,我始终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。很多群众有创业梦想,但没有专业技术和经验,帮助他们发挥当地的农产品资源优势,带动他们实现创业就业、共同致富,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在阮忠山看来,虽然自己离开军营多年,但军人的担当和情怀不能忘,为贫困群众服务的誓言不能忘。
2017年,阮忠山与村里90户农户成立了“鲁甸县小雨点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”,在他的带动下,加入合作社的多数椒农通过种植花椒实现干椒亩产达到100斤以上,并于当年实现脱贫走上了“致富路”。
此外,阮忠山还担任鲁甸县小寨镇花椒商会副会长,义务负责起技术指导,无偿的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,对市场销路进行联络。
阮忠山表示,今年合作社椒农种植的花椒,实现销售收入将达到5400万元,仅此一项占到人均总收入的47%。
近年来,阮忠山先后到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武汉、哈尔滨、佳木斯等大中城市,把外地的经纪人引进来,做到地头收购、地头交易。同时,阮忠山还主动培养和“传帮带”本地的经纪人队伍,使本地销售队伍逐年扩大,为促进当地青花椒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。
在阮忠山的带动下,鲁甸花椒实现了规范种植、科学管理,花椒产业成为鲁甸县重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,花椒树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“脱贫致富树”。
阮忠山好似风雨中这株傲然挺立的“脱贫致富椒”,把根深深地扎在农民群众的沃土中……20多年来,阮忠山固守在荒芜广袤的山地之间,以常人难有的毅力,用热情、拼搏和坚守,在创业的征程上持续迈开坚实的脚步。
作为一名老兵与农村老党员,阮忠山以军人特有的气魄和胆识,立足农村、奉献农业,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。
(鲁 方)